(相关资料图)
6月19日,中山大学深圳校区(以下简称“中大深圳校区”)举行媒体开放日活动。记者获悉,中大深圳校区一期建设已于本月全面完工。两家附属医院,17个整建制学院,129万平方米的校舍建筑,5000亩占地,11000多名师生……中大深圳校区聚焦国家战略新兴科技,聚焦深圳创新发展战略和未来产业规划,将继续与深圳携手共进,谱写教育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五年完成校区建设,着力发展“新医科”“新工科”
据悉,2015年12月,教育部正式批复同意中山大学建设深圳校区,2018年6月12日,中大深圳校区建设工程正式启动。一期建成教学楼8栋,公共课室298间,其中超85%是智慧课室;建成公共实验教学平台5个,本科教学实验室75个……优质的硬件设施,为中大深圳校区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2023年6月,中大深圳校区一期建设全面完成,校区建设从破土动工到完成建设仅用5年时间。
“这是目前国内最先进的人体生理实验系统,基于AI人工智能自动采集基础信息,呈现虚实联动的生理指标,更直观方便进行教学。”在中山大学医学院实验室,学院教授谭红梅介绍。医科是中山大学的传统优势学科,在中山大学医学院,基础与临床医学教学实验室设备总值超过1.8亿元,医学院实行“临床+基础”双班主任制,并主动布局前沿及新兴交叉学科领域,与深圳校区医科和工科学院深入合作,积极推动“医工信融合”平台建设,发展海洋医学学科。
学科布局与深圳产业紧密对接,毕业生超八成留在粤港澳大湾区
中大深圳校区扎根中国大地,服务深圳市“双区驱动”发展战略,该校区学科布局,全链条、全覆盖对接深圳“20+8”产业集群规划。据了解,深圳校区各个院系目前已为深圳市企业开展科技服务333项,服务深圳市企业213家,立项总经费4.42亿元,成果转化81件落地深圳,占学校成果转化的22.3%。学校近年累计获得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立项329个,合同金额达3亿元。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校长高松介绍,截至2023年6月,中大深圳校区毕业生6200余人,近八成就业毕业生前往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人工智能等国家重点行业和领域工作,就业毕业生中超八成服务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且留深人数逐年增加,为服务深圳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学校将积极推动二期建设纳入光明科学城发展规划,加强在‘未来技术’领域布局,加快建设智能制造、新材料与新能源、生物医学、柔性电子等新兴工科,同时考虑布局一个人文科学研究院,进一步优化提升校区通识教育水平和人文底蕴。”高松说道。(深圳特区报记者 郑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