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16日,世界首例基于5G通讯技术远程人体手术成功完成。此次手术的发起人,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凌至培。
手术跨越北京、三亚两地进行,身处三亚的凌至培,通过5G网络实时传送的高清视频画面,对北京一位患者的“脑起搏器” 植入手术完成了远程操控和指导。此次手术两地相隔3000公里,耗时约3个小时,自此,5G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价值得到了真正意义的体现。
4G
“2019年以前,我对5G并没有太多认知。”凌至培主任对于5G在医疗领域价值的关注和认知,始于一次偶然看到的实验。
2019年1月8日,凌至培在媒体上看到一篇报道,301医院肝胆外科与福建联通合作在50公里以外,通过5G在动物上进行远程手术实验,在看到报道后,凌至培敏锐地察觉到,5G技术在医疗领域产生价值的时机到了。于是,凌至培开始利用互联网等渠道搜索5G技术相关资料,并积极联系各方推动合作。
“其实在4G时代,我们就一直在尝试针对帕金森手术的远程指导。”凌至培谈到,在4G时代,凌至培尝试使用德国软件进行远程手术指导,当时的手术室并没有完善的网线布局,凌至培便使用手机热点,自己建立起网络环境,进行远程手术指导的尝试。
“一开始的实验局限于手术室内部、手术室之间进行,之后发展到不同楼层进行远程实验,不断扩大实验距离。经过实验证明,远程手术指导的整个流程和模式是可行的。”虽然当时的网络整体表现还比较卡顿,但凌至培在4G时代就坚定的认为,只要网络条件允许,远程手术指导是绝对可行的医疗方案。
凌至培介绍到,基于临床需求,目前301医院脑起搏器手术水平在业内相对较高,在脑起搏器手术中,脑起搏器系统的电极放置的精确度要求较高,因此,远程手术的实时指导是一种必要的需求。“过去的手术,必须医生本人到达当地医院去实地帮助操作,但是由于手术数量太多,精力和时间都不允许。”凌至培谈到。
2019年,凌至培开始对5G技术进行了深入了解,并通过华为客服了解5G相关情况。2019年1月17日,凌至培团队与中国移动5G医疗团队开会,提出自己对于5G医疗的需求。“解放军总医院在三亚有301医院海南分院,神经外科实行大学科制,所以我在北京及三亚两地工作,对于两边的资源都比较熟悉,恰好301海南医院也在推进5G医疗应用,合作特别顺利。”
于是,在2019年春节之前,凌至培整合各方资源,针对5G远程手术进行了调试和布置,2019年3月16日,全球首例5G远程脑起搏器人体手术成功完成。
患者对
凌至培对5G远程门诊、远程手术始终充满信心,但是在手术没有成功案例之前,从患者的角度讲,并不是每个人都愿意做“小白鼠”。“第一次总是很少人愿意接受。”凌至培说到。
接受全球首例5G远程手术治疗的患者来自东北,是一位跟凌至培教授跟进治疗了五年的病人。手术前,病人对于5G手术这种“尝鲜”操作充满了担忧。“你在3000公里外,给我脑袋打洞,是在开玩笑嘛?”起初,病人对于5G远程手术的效果表示质疑。
于是,凌至培耐心地为病人解释5G远程手术原理以及操作流程,并极力让对方相信,5G远程手术与现场手术的效果并无差别,“就像我现在手术台旁边的感觉一样,只是距离拉远了。”凌至培不厌其烦地安慰病人的紧张情绪。
实际上,5G远程手术的实际操作过程中,完全感觉不到距离感,凌至培介绍,由于5G的高速度、低延时、大带宽等特点,在手术过程中,从北京到海南的一个手术动作,来回耗时仅为79毫秒,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当然,最后的结果是,病人对于此次5G远程手术的效果完全满意。
此后,由于工作的需要,凌至培教授在去年下半年需要在海南301医院工作较长一段时间,大量找凌教授的患者又不能都去三亚找凌教授看病,凌教授在2019年7月16日尝试开通了5G通讯下三亚海南医院与北京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的远程门诊,通讯流程,画面清晰,与患者沟通交流无时延。据凌至培介绍,截至目前,301北京医院与海南医院之间点对点的5G远程门诊,接诊病人已经超过1000例,前500例,医院方面的调研结果显示,95%的病人对5G远程门诊效果表示满意,“大家都认为解决问题才是最终目的。”凌至培显得很欣慰。
5G
凌至培介绍到,5G目前对于医疗领域的最直接应用价值,大致分为两个主要场景:5G远程门诊(会诊),和5G手术远程指导。
凌至培认为,由于5G远程手术对于网络及设备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要求较高,因此即便可以完美实现,但是在实际手术过程中,依然需要一定人力在现场保证手术不出差错,顺利进行,从而导致人力成本等方面,并未做到本质性的节省。“5G远程手术的意义,更多地代表了技术的前沿,5G远程手术指导和5G远程门诊,更加具有推广和普及的意义。”
关于5G远程在医疗成本方面的优势,凌至培谈到,以安徽合肥病人为例,如果专程来北京进行门诊,各项费用的总和至少在2000元左右,而5G远程门诊的成本,至多为上述成本的五分之一。对于患者来讲,既节省了费用支出,同时也降低了治疗的时间成本。
此外,5G远程门诊更加具有推广意义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于国家医联体政策和宗旨的契合。
凌至培介绍到,由于目前国内医疗资源两极分化严重,资源分配存在差异,国家推行医联体政策,即通过以301医院为代表的三甲医院对于地方医院的帮扶,最终实现80%的病人留在县医院或地方医院,而三甲医院则集中医疗资源解决复杂的疑难病例,从科学角度讲,医联体政策是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
然而,目前的现实情况并不理想。以301医院为例,帮扶医院覆盖几十家,由于需要为每家医院派出具备一定级别的医生进行帮扶,以每个医院派出两个副教授进行帮扶计算,覆盖50家医院就需要100个医生,实际执行中很难实现。
推广和普及5G远程门诊后,以神经外科为例,除急诊手术外,普通病症的复杂病例,都可以通过5G远程的指导完成门诊和会诊,三甲医院则可以集中时间解决累计的复杂病例,在节省病人治疗成本的同时,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三甲医院的资源分配压力。
5G
关于疫情期间5G医疗的发展和全新应用场景的发掘,凌至培总结为两个主要方面:第一是疫情一线的5G远程会诊的应用场景,第二则是5G无接触服务机器人以及5G远程查房等应用场景。
疫情之前,5G远程门诊基本为医院与医院之间的点对点操作,而在疫情期间,由于患者不方便亲赴医院,特别是考虑到湖北地区帕金森病人的实际情况,凌至培主导尝试了医院与湖北病人在家中进行免费5G远程门诊的尝试。患者只需使用手机接入,便可以与医院中的医生连线完成5G远程门诊。
凌至培介绍到,在得到院方的批准后,团队就开始进行5G远程门诊实验,随着病人需求的增加,凌至培团队工作组甚至开始进行有序的排班出诊,疫情期间共计完成200例以上患者于家中进行的5G远程门诊。
凌至培表示,目前301医院进行的5G远程门诊以及会诊,对于患者均为免费,在推广普及的过程中,由于各种无法预测的风险存在,更需要相关配套政策方面的跟进完善,如果将5G医疗常态化,则需要相关政策明确5G门诊的收费标准、医保政策以及风险责任主体等实现合理合法。
对于中西方在5G远程医疗方面发展现状的对比,凌至培表示,由于中国在5G商用方面相对比较领先,因此中国目前在5G远程医疗整体发展处于世界前列。“关于5G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我们还在探索的过程中,从示范中心到真正临床应用,是一个不断进步的过程,特别是在推广层面,还需要技术、政策等一系列元素的协作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