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新闻网-南国早报讯(记者 赵劲松)随着暑期到来,各种主题的夏令营活动成为当下消费热点。然而,市面的夏令营项目种类繁多,价格不一,如何避坑,让不少家长犯了难。7月8日,广西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联合崇左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发布暑期夏令营消费提示,提醒家长和学生选择夏令营时要认准机构资质,注意合同规范,同时要结合孩子自身的特点,避免“花冤枉钱”。


(相关资料图)

现象:夏令营种类五花八门

近日,记者走访发现,市面上的夏令营种类五花八门,类型主要分为军事训练、野外生存拓展、社会实践、亲子营等,价格从数千元至上万元不等。从6月开始,各类夏令营项目就在旅游销售平台上抢占C位,成为当下消费热点。

“针对不同孩子的兴趣爱好,我们有多种主题营可供家长任意选择。”南宁一家旅游机构工作人员说,夏令营主要包括心智成长、军事拓展、体育训练等类型,家长可根据孩子的性格、爱好,以及夏令营的时间长短、地点、流程安排等因素来选择。

记者调查发现,有人在微博、微信朋友圈等社交平台上发布夏令营活动信息,至于活动主办方和相关情况,则需要私下加联系方式后沟通。此外,由于市面上各种规模和资质的主办方不尽相同,也有一些家长反映有的夏令营活动宣传与实际不符,内容缩水,“有上当的感觉”。

提醒1:选择资质齐全的机构

7月8日,针对令人眼花缭乱的夏令营项目,广西消委会联合崇左市消委会发布消费提示。

注意查看主办方资质,选择正规的、资质齐全的夏令营活动经营机构。要了解经营机构是以什么形式组织夏令营活动。以旅游形式组织的夏令营活动要具备经营旅游业务资质,消费者要注意拒绝无旅行社业务经营资质的单位和个人。

遇到微信群、户外群、车友群、亲子群、夏令营等组团旅游形式要提高警惕。以校外培训机构形式组织的夏令营活动,要具备相关主管部门审批的经营资质,如体育夏令营涉及高危险性体育项目,要查看经营机构证照信息。消费者对主办方的资质进行确认后,要选择信誉好、具备一定规模、安全措施齐全、服务水平高的经营机构。

注意查看主题内容和合同内容,约定双方必要的权利与义务,当心以“团购旅游”“弯道超车”“提高免疫力体能培训”“锻炼意志力”等为宣传噱头的夏令营。

消费者选择夏令营一定要签订合同,特别要明确夏令营线路、收费标准、时间日程、食宿标准、出行交通、师资力量、安全保障、纠纷处理约定等事项,对合同条款要仔细审核,避免“合同坑”。

提醒2:警惕变相提高总费用

除了注意查看夏令营主办方资质和合同内容,消委会还提醒消费者,注意留存证据,以便出现纠纷时维护自身权益。

注意收费价格陷阱和预付式消费。目前,市场上一些夏令营存在费用不透明、行程缩水的问题,打着“未包含费用”的擦边球,在低廉价格基础上,通过各种名义增加费用,以此变相提高总费用。消费者要警惕活动内容与收费价格不相符的情况,项目收费过高或过低都要留心,在报名前应该明确消费内容与金额。同时,消费者在面对培训类夏令营预付式消费时要谨慎对待,不要跟风购买“大礼包”,如支付费用超过5000元,要优先选择采取预付费存管的经营机构,降低消费风险。

注意人身安全和票据留存。消费者选择夏令营时一定要把孩子的身心安全因素放在第一位,理性消费。同时,要及时索要发票或其他缴费凭证,留存合同、单据、聊天截图、宣传海报截图和视频等。如遇到消费纠纷,及时与商家协商,如协商不成,可向12345热线或当地消委会进行投诉,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