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樊雪婧


(相关资料图)

河南在孜孜不倦地探索县域经济发展之路。3月20日至21日,省委书记楼阳生到鹤壁市浚县、安阳市汤阴县,调研指导县域经济“三项改革”工作,并提出多项发展要求。此举释放的信号很明确:最大限度释放改革红利,提升县域经济发展质量效益,加快推动县域经济“成高原”,在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的转变中提供更强支撑。

两天时间,省委书记调研指导县域经济“三项改革”

3月20日至21日,省委书记楼阳生到鹤壁市浚县、安阳市汤阴县,调研指导县域经济“三项改革”工作。

在鹤壁市现代物流开发区,楼阳生察看快递村村通产业园、京东亚洲一号鹤壁浚县产业园建设运营情况;在汤阴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楼阳生到河南科伦药业、今麦郎饮品、河南安井食品等企业,询问开发区改革带来的变化,到项目服务大厅了解代办模式的流程效果;在浚县河南省谊发牧业、河南科饶恩门窗等企业,楼阳生鼓励他们聚焦主业主责,把科研创新和企业发展更加紧密结合起来,瞄准新领域、攻克新技术、实现新突破。

楼阳生指出,县域经济“三项改革”是省委着眼全省发展大局作出的重大改革部署,符合中央精神、遵循发展规律、契合河南实际。他还提到,纵深推进县域经济“三项改革”,持续激活力、强支撑、增动力,最大限度释放改革红利,提升县域经济发展质量效益,加快推动县域经济“成高原”,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的县域篇章。

据了解,县域经济“三项改革”,主要是指放权赋能改革、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开发区体制改革。过去一年,省委书记楼阳生在调研和会议中多次提及县域经济“三项改革”。

去年3月,楼阳生在平顶山调研时强调,县域经济是我省高质量发展的强力支撑、坚实底盘,要深化县域经济“三项改革”,高效配置发展要素,充分激发内生动力,全面提升发展质效,推动县域经济“成高原”。

去年9月,楼阳生到巩义市调研并主持召开全省经济十强县(市)党委书记座谈会时指出,坚定推进县域经济“三项改革”,最大限度释放改革红利。

去年12月,楼阳生主持召开十一届省委深改委第二次会议,研究县域经济“三项改革”等工作。

县域经济对河南有多重要?一组数字可直观反映

河南省县域面积约占全省面积的85%,常住人口约占全省人口的70%,生产总值全省占比超过60%,河南省县域规模以上工业占全省的比重超过60%,全省2/3的集聚区也集中在县域范围内。

从经济大省迈入经济强省,县域经济是重要突破口

“县域经济是全省发展的基石和底盘。”河南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武文超直言,县域经济作为基本经济单元,是河南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支点,是实现稳定粮食生产、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是推动全省实体经济、先进制造业发展的关键所在。

简言之,县域活则全盘活,县域强则全省强,县域稳则大局稳。

县域经济实战运营专家、王牌智库董事长上官同君还提到,河南作为全国人口大省、农业大省、经济大省、文化大省、县域大省……河南县域治理水平在全国县域治理领域中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河南模式,同样在全国县域经济领域能起到特殊的示范价值。

但河南县域经济也长期存在着总量大、质不高这一现实情况。以颇具说服力的百强县数据为例。来自工信部下属机构赛迪顾问的数据,2022年赛迪百强县河南省有6个县(市)上榜,总数位列全国第6名,但“经济强县”的数量、质量和经济实力与县域经济强省存在不少差距。

比如,江苏省上榜25个,浙江省18个,山东省13个,湖北省8个,福建省7个。

河南县域经济发展不协调、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比较突出。

究其原因,最具代表性的产业方面,目前河南县域产业中,传统产业多,转型升级任务较艰巨,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仍显不足,县域创新体系不健全、不完善,产业同质化竞争问题突出。

与此同时,县域内普遍存在基础差、功能配套服务设施不完善、人口集聚偏弱等,都亟待解决。

激活县域经济“一池春水”,持续释放红利

为寻求破局之道,县域经济“三项改革”的实施也就自然而然了。2021年,省委、省政府及相关部门陆续出台“1+N”文件,县域经济“三项改革”工作在全省轰轰烈烈地展开了。

河南大学中原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朱世欣分析,“三项改革”中,一个关键点就是政府自我改革。深化放权赋能、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正在激活县域经济“一池春水”,激发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无限可能。

“就提升河南县域发展实力而言,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是根本的。”武文超认为,“持续向体制机制改革要效能,思想观念的转变很重要。省委省政府为县域发展释放活力的同时,县域如果不能加快改革创新步伐,在竞争中就很容易掉队。”

“另一个落脚点则是产业发展。”朱世欣表示,产业经济是县域经济的命脉所在。一个地方的比较优势不会很多,产业必须集聚才能有竞争力,县域经济发展的龙头责任就在开发区,近年来持续不断的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激发了动力,释放了活力,实现了开发区“二次创业”。

近年来,河南县域经济竞争中,各地政府服务意识提升

以营商环境改革为抓手,比赛涵养企业,比赛产业发展

比如,安阳汤阴县通过放权赋能,压缩手续优化流程,大项目办理比以往能节约两个月。

2021年9月

河南以“一县一省级开发区”作为重要载体,在全省范围内启动开发区改革。

2022年年底前

全省基本实现“一县一省级开发区”布局,开发区发展的动力活力不断增强,仅2022年前三季度全省开发区主导产业收入同比增长11.2%,主导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0.1%。

河南日报报道称,近两年来,“三项改革”红利正在逐步释放,产业集聚区“二次创业”全面推进,“产业名城”成为更多县市的金字招牌,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风生水起。

县域经济呈现结构性矛盾,需构建独特竞争力

实现河南经济质量更好发展,基础在县域,活力在县域,难点也在县域。

上官同君对河南多个县(市)调研后发现,当前河南县域经济产业结构大多是“二三一”,已经呈现出一些结构性矛盾。

比如,第二产业为主导,但传统型二产占比重,新型二产培育不足;第一产业发展方式比较传统、粗放,现代农业、生态农业、高效农业等高附加值农业产业发展不足,不能充分释放现代农业的经济价值;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生产性服务业潜力未得到充分的激发,对第二产业的支撑功能较弱。当然,这也是中部省份的共性问题,但加快推动河南县域经济“成高原”,实现高质量发展,并为全国县域经济发展“探路”,这些问题都需要更好地解决。

他建议,“围绕‘一县一省级开发区’,依托各地县域产业集聚区‘二次创业’,优化配置产能空间,调整产业结构,培育主导产业优势明显的产业集群,立足本地资源,突出产业的地域特色、主导特色,构建本土县域经济优质特征和竞争力,以此带动产城互动、产业互动、城乡协调发展。”

产业发展关键在创新,归根结底还是人。朱世欣提到,县域年轻人持续流出,高质量乡村建设后继无人已经凸显,人才匮乏已经成为各地县域竞争中很大的难题。朱世欣建议,加大行政化引才,社会化引才,抱团化引才。充分优化创新人才环境,充分利用以项目招才等形式,在高端人才孵化、人才技术成果转化等方面加大对人才的金融支持力度,给人才干事创业的环境,让人才“引得来、留得住”。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