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下称“省农科院”)多个研究所联手,在全省多地开展的农作物套种专项研究陆续取得阶段性成果。在柑橘、香蕉等果园中套种甜玉米、大豆、甘薯等粮油作物,实现果不减产,粮油增收;在甜玉米田中套种粮油作物,玉米单产不降反增,多种油籽长势兴旺。

柑橘套种大豆亩均500斤


【资料图】

位于江门新会的安盛果园是“果园间套种粮油作物技术模式研究”专项的一个试验点。柑橘园里种上玉米,让果园负责人冯耀洪大开眼界。“我种陈皮有一年多了,这次在果园套种玉米,我发现只有好处没有坏处。收获的鲜食玉米收购价1.2元/斤,次品做青饲料,收购价0.8元/斤,玉米根系还可以为柑橘松土,确实是个好技术!”冯耀洪说。

6月10日的项目测产结果显示,柑橘套种甜玉米鲜苞亩产250公斤以上,最高达334公斤/亩;柑橘套种大豆鲜苞折合亩产188—209公斤/亩。这意味着“果园间套种粮油作物技术模式研究”专项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连日来,多个作物间套种专项陆续取得成效。在旱地种植发达的粤西地区,省农科院果树所和作物所开展了香蕉套种甘薯和大豆的实施情况及其配套栽培技术研究。在湛江遂溪的实验点,专家指导蕉农采用宽窄行种植香蕉,宽行套种粮油作物(甘薯和大豆)。其中,成熟的甘薯品种“普薯32”(俗称“西瓜红”)在6月1日迎来测产。现场测产结果显示,“普薯32”平均株产0.54公斤,折合亩产798公斤,香蕉长势未受影响。看到测产结果,实验点的经营者当场表示要继续积极开展香蕉园套种粮油作物,围观测产的不少果农也纷纷上前咨询。

玉米套种大豆甘薯单产亩增16%

省农科院果树所、作物所、设施所、资环所联合承担一系列广东省乡村振兴战略专项,围绕品种筛选、水肥管控、病虫害综合防控、机械化作业等进行研发。在科技力量加持下,果粮套种、粮油套种、复合间套种“套路”迅速迭代,融入当地农业生产中。

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另一个套种专项“玉米复合间套种品种组合与配套技术示范推广”也陆续完成测产,甜玉米套种毛豆、花生、黑豆、甘薯等作物均取得阶段性成果。“在广州试验点测得的甜玉米折算亩产为1100斤/亩左右,高出玉米单作的对照组约16%。这一数据与我们在惠州试验点测得的数据基本一致,说明技术具备推广条件。”测产专家组专家、华南农业大学副教授冯发强说。

试验田玉米增产的好消息,在“玉米复合间套种品种组合与配套技术示范推广”项目主持人、省农科院作物所副研究员李春艳看来并不意外。她告诉记者,粮油作物套种在全国均有实践,而广东本土的间套种方案中,玉米属高杆作物,大豆等作物均属矮杆作物,两者搭配可同时让彼此获得更好的光照,也能改善排水等条件,促进两者生长。

“同时,大豆、花生、黑豆等作物均属豆科,可提供玉米生长的氮肥,疏松土壤,节省化肥,为玉米生长提供良好条件。玉米与大豆、甘薯等作物没有共患的病虫害,农户采用间套种模式可避免因病害导致的作物绝收,避免经济风险。”李春艳说。在试验中取得阶段性成果后,该团队未来将进一步完善方法,解决间套种作物采收时间不一致的问题,以进一步降低生产过程的人工等成本,为技术大规模推广创造有利条件。

南方日报记者邵一弘 通讯员邹文平林悦欣朱晓俊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