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孩子们展示自己做的扎染。

“老师,白布是这样捆扎吗?”“老师,现在可以把布放进染色液体里了吗?”暑期的校园,大多是静悄悄的。然而,位于桂阳县和平镇常乐村瑶溪片区的旧村小学校,却热闹非凡。一年一度的公益夏令营如期举行,爱心人士、非遗传承人、大学生志愿者又回到村里,为村里娃们开设国学经典、扎染蓝晒、非遗剪纸等多彩课程,“定制”成长快乐。

8月1日上午9点,一堂别开生面的扎染课程在夏令营里举行。扎染是中华民族传统的手工染色技艺之一,古称扎缬、绞缬,通过纯天然的花草树木作为染料,通过折、揉、缝等方式捆扎染色,再拆去捆扎和缝线,形成蓝白相间、变化丰富的图案花纹。

老师为孩子们讲解了扎染工艺的历史沿革与工艺原理,介绍了纱、线、绳等工具的使用方法,并演示了扎染工艺的操作步骤。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喜好,发挥奇思妙想,浸湿、拧干、造型、结扎、染色、解开、晾晒,素白的绢布在大家手里展现出独一无二的纹路和写意潇洒的花纹。孩子们探寻着“布里生花”的千年传承技艺,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这是我第一次体验扎染,感觉非常奇妙,老师的课程很有趣,以前只听奶奶说过她以前穿的衣服都是自己染的,没想到今天我也能动手制作一个作品。”孩子们兴奋地彼此分享喜悦。

传统扎染工艺、蓝晒工艺、国学、音乐……,夏令营主要以中华传统文化、艺术美学和孩子们感兴趣的拓展活动来“定制”课程。除了理论知识,更多的是实践活动,孩子们在寓教于乐中开阔眼界,学习知识和技能。往日沉默寡言,或是依赖于用手机了解外面世界的孩子们,在夏令营中渐渐填补了心灵的“空白”。

“这是我第四次参加夏令营,这里有很多有趣的课程,比如扎染、剪纸、美术、武术。我还在这里交到了很多好朋友,我也变得更开朗自信了。” 学生李婷丽说。

今年,已经是村里公益夏令营开办的第五年,2019年,村里发起成立了公益夏令营,翻新修缮了废弃的村小学校用作活动场地。从最初的村教师,到在外从事教育行业的爱心人士,再到非遗传承人、大学生志愿者。5年来,公益夏令营的教师队伍越来越强大,课程也越来越丰富,成为村里留守儿童的“快乐大本营”。5年来,夏令营义务辅导留守儿童400余人次。每年一次的公益夏令营,已成了孩子们每个暑期的盼望。

“今后我们夏令营会一直开办下去,并且会不断地优化课程设置。我们会增设劳动实践课,培养孩子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孩子们的创新精神。使孩子们在夏令营中学有所乐、学有所获 、学有所成,培养孩子们成人成才。”瑶溪学子公益夏令营负责人李艳文介绍说。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