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安以质为本”。当今,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肿瘤等)发病率偏高,其中饮食在各种危险因素中所占的比例最高,因此,优质的膳食模式在健康和降低疾病风险中显得尤为重要。
7月30日下午,在中国营养学会和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指导下,广东省营养学会牵头并组织专家制定的《岭南膳食模式》发布。专家组通过总结岭南地区居民传统的饮食特点,并结合现代循证营养健康证据,凝练出了涵盖八条特征的《岭南膳食模式》。该膳食模式有利于降低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等多种慢性病的发病风险,对居民日常饮食具有健康指导作用。
《岭南膳食模式》发布会现场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细究岭南居民膳食与健康的关系
打造独具岭南特色的膳食模式
人们每天的饮食是由不同的食物和营养物质组合而成,这种组合方式即是膳食模式。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结构也在发生着变迁。肉类消费增加、快餐文化盛行和生活节奏加快的背景下,现代人容易出现膳食结构不平衡,导致慢性病高发。
经过业界研究发现,广东省居民的心血管疾病患病率相对较低,这与当地的膳食模式有关。我国地大物博,各地的环境和饮食文化差异大。岭南地区位于亚热带,饮食文化和其他地区有差异,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其独特的饮食文化更是让世人津津乐道。广东省营养学会牵头组织专家对岭南地区居民的膳食特点与健康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并结合多年来的实践经验,倾心打造并归纳总结出八条具备岭南膳食文化特色的健康膳食模式:
一、食材广博、搭配合理;
二、蔬菜足量,水果丰富;
三、水产充足,肉禽蛋奶适量;
四、杂豆常有,全谷坚果不缺;
五、饮食清鲜,少盐少油;
六、喝茶多,饮酒少;
七、多蒸煮快炒,少煎炸腌制;
八、叹早茶、常煲汤,重食养。
《岭南膳食模式》发布会现场
实践岭南膳食模式
要从一日三餐做起
《岭南膳食模式》是《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东方健康膳食模式的一种,具有重要的推广意义。提到要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该膳食模式,广东省营养学会副理事长陈裕明教授表示,“要实践岭南膳食模式,要从一日三餐做起。首先食物选材上要新鲜和多样,各大类食物,如粮谷和豆类、蔬菜、水果、动物性食物类,在每一餐或至少在每一天都要有,比例也要适宜。在烹调上,多蒸、煮和快炒,少油煎、油炸、烧烤或腌制,少油、少盐、少糖,少加调味品。多喝茶或水,少饮酒、少喝含糖饮料。”
日常进食的食物不仅要考虑其种类、数量、还要评估食物搭配的比例、食物品质和烹饪方式,只有将这些都融入于每一日的饮食当中,才能更好地实践岭南膳食模式,才能“吃出健康”!
《岭南膳食模式》起草组专家采访
专家提示:少盐少油也可以不影响口味
其实,大多数居民对健康膳食的原则都有一定的了解,但面对“低油低盐”的要求,往往会因为食物风味不足而难以坚持,对此,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临床营养科陈超刚主任建议,“日常做到既少盐少油,又不大影响口味,应从量化入手,对自己所摄入的食盐量做到心中有数。油盐的量化可以通过三个小办法来进行,也就是计算每日油盐摄入量、使用限油限盐的工具、购买预包装食品时阅读营养成分表。”
除了养成清淡饮食习惯外,陈超刚主任还提出,“日常烹调可以考虑多使用姜葱蒜和新鲜青椒甚至小米椒等新鲜食材增加菜肴口味,而且有利于增加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