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以来通山关闭各类养殖场17家,让群众闻不到臭味,饮上洁净水;修复依法关闭矿山22个,确保了裸漏山坡披绿装;整治石材工业园区和经济开发区民营企业环境污染点49处,还周边群众安宁;改造城区环境,新建绿化带3200米,在湖北省咸宁市通山县城区的通羊河岸两边栽上风景树2000棵,建绿色广场10余处,让城区市民和外来游客亲眼看到的是一幅幅生态优美的画卷……
近年来,通山县生态环境局坚持绿色发展理念,让通山县城乡天蓝地绿水清,让百姓享受到了生态环境的发展成果。
整治环境,城区变美
(相关资料图)
通山县城一条街,两边是山岩;中间一条河,沿岸做买卖。这是人们对过去通山县城的评价。为了整治环境,让城区变美,近年来,通山县生态环境局从改善基础设施入手,将通羊河进行改造,修好3.2公里人行步行道,在沿河两岸栽上风景树,填上植坯;在县城区建起10个绿色文化广场,让市民休闲有了好出处。“现在我们通山县城一年建设的比一年好,闲暇之余,我们在公园唱唱歌、跳跳舞,每到早、晚散步在通羊河步行道上,心情特别好”。市民杨俏发出由衷的感慨。
为了让群众享受生态环境发展成果,确保生活在工业园区百姓的生活安宁。通山县生态环境局采取硬措施,整治石材工业园区和经济开发区民营企业环境污染点。石材加工是通山县的拳头产业,石材工业园内有各类石材加工厂50多家。由于过去环保设施不齐全,部分石材加工厂生产的泥浆废水存在漏排或直排通羊河的问题,造成了通羊河水质污染。通山县生态环境局依法依规对园区各石材加工厂发出限期整改书,并组成专班定人限期抓石材工业园区加工污水排放整治,对无排污设备的企业实行停产整顿,对违法加工生产石材的企业进行关闭,使昔日的“牛奶河”变成清水河。
经统计,近几年,通山县投入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创建工作资金达亿元,完成了通羊城区污水处理厂脱氮除磷技改和通大工业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对县经济开发区49家涉污企业进行技改和排污改造,显著提升了我县空气和水的环境质量,终保了通山综合环境质量进到咸宁市前一、二的位置,地表水达标率100%。
美化环境,乡村变靓
“感谢通山县生态环境局及时督促关停我村个体养牛场,让我们村湾里的193户群众不仅再也闻不到臭味、饮上自来水,而且确保了村庄秀美……”日前,通山县通羊镇塘下村村民徐富民十分感激地说。
近年来,通山县生态环境局按照科学规划布局、乡村整洁优美、乡风文明和谐的目标,统筹推进人居环境改善和村容村貌提升行动,擦亮创建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的鲜亮底色。笔者在大畈镇板桥村示范点看到,亭台、水车、假山错落有致,与新建的一幢幢徽派风格民居形成一幅田园风光和现代气息交相辉映的美丽“画卷”。70多户村民告别了以前的土坯房,住上了崭新的“小康房”,生活质量显著提升。“这个示范点要比以前的老住宅住得舒服多了,新屋宽敞明亮,村湾里还建有花海、休闲广场,如今乡下的百姓的生活像城里一样,心情格外舒畅。”说起现在的生活板桥村村民刘显合竖起了大拇指。
到目前,通山县13个乡镇(包括九管会)全部被省环委会评为省级生态乡镇,187个行政村中被评为省级生态村的有126个。省级生态乡镇创建率达到100%,省级生态村创建率达到67%以上。
亮化环境,山水变清
通山县地处富水库区上游,库上湖面广,湖叉山岛多。如何确保山青水蓝?通山县生态环境局通过向上争取项目资金投入,大力对外实行招商引资,在荒山秃岭建“花果山”,库区湖畔筑“聚宝盆”。
投资2000多万元,对富水库区沿湖两岸及周边的生态环境进行保护、开发,一手抓对1024家网箱养殖户和537家围养殖户进行拆除;一手抓富水库区406座沿湖孤岛和2730多个湖叉绿化,鼓励和支持1793家农户抓好生态农业和旅游开发,新建水果基地15万亩,带动库区3200多家农户户户增收600元;新发展楠竹基地 4.5 万亩,油茶2.8万亩,建成“一村一品”生态产业村73个,确保山青水秀沿湖美。
如今展现人们眼前的是“慈口水上乐园笑语声声,燕厦滨湖度假村游客不断,沿湖两岸果实累累”,一幅“山通水富,绿色发展”的画卷映入眼帘。
走进富水库区湿地公园处处绿意盎然,美景如画。近年来,通山县生态环境局通过实施水生态修复、水环境治理、水资源保护和园区基础设施提升,有效完善生态湿地功能,湿地公园成为市民游客休闲游览的打卡地和城市“后花园”。
通讯员 王能朗 金涛
(一审:阮慧林 二审:程思 三审:阮班新)
(责任编辑 姜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