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网友这样留言。
“维吾尔语和土耳其语,实际上大概也就是重庆话和广东话的区别”"埃尔多安说土耳其和阿塞拜疆是一个民族两个国家,一个人从哈密走过去到伊斯坦布尔其实都不需要太大的翻译的。“
这个说法是错的。埃尔多安是在胡说。
(相关资料图)
首先,埃尔多安是什么人,这应该是大家都清楚的事。而且我在正式的文章中已经谈到过,不仅埃尔多安,整个土耳其学界,涉及到中国和中亚历史的时候,很多人都是各种胡说八道,而那些胡说八道不仅在土耳其,而且在整个中东都成了正史,比如蒙古草原位于中国的西边,位于中亚,成吉思汗是率领军队从西向东打,打进了长城,战胜了蒙古草原东边的中华帝国。匈奴,蒙古,满族,都是土耳其人,匈奴人是汉族的祖先,等等。
就说“一个人从哈密走过去到伊斯坦布尔其实都不需要需要太大的翻译的”,维语和土耳其语的表达根本不一样,互相根本不可能听懂。随便举例:
《土耳其语教材》里有这样一句:
O birögrencidir。 ——他是一名学生。
《维吾尔语基础教程》里有这样一句:
U oqu’huchi(大致,维语用阿拉伯字母,有些发音我一时忘了怎么用音标标注)。——他是学生。
大家觉得这两句话长得很像吗?
气得我买了两种语言的入门教材来对照了。
确实,维语与土语的代词我们,你,你们,他,他们,都是一样的。
但是语言表达差异很大。
注意,我这里不是在说两种语言是不是同一个语族。语族是语言学中的一个概念,但也是相当人为的概念。
但就算同一语族,不同 语言的表达也会差异非常大,互相并听不懂。
实际上,就算那位观友举的例子,重庆话与粤语之间也是互相听不懂的。更何况新疆与土耳其在地理上距离那么遥远。
所以,说一个哈密人到了伊斯坦布尔,张嘴说话,对方就能听懂,就能交流对话,是错的。
说一个伊斯坦布尔人,到了哈密,张嘴说话,哈密人就能听懂,就能交流对话,是错的。
那么,是什么造成了“都不需要太大的翻译”的错觉呢?
因为维语和土语里都有大量的波斯词汇,阿拉伯语词汇,和英语法语词汇。
我一气之下买了维语教材之后,随便一翻,就发现了波斯语词和阿拉伯语词随处出现,往往是有所变音,所以一看注释音标,就能明白。
比如维语学校是maiketaip(大致),来自阿拉伯词mektab,但在阿语里这个词是办公室的意思。
但maiketaib的意思变成学校,非常容易理解,因为原词mektab 一词来自与“写“——kataba。
在阿语里,由写kataba,又演变出kitab——书。波斯语里也引进了这词,kitab就是书。
而维语里书则是kitap。
《土耳其语教材》的封面上就标着kitap 1——第一册。
再如历史——tarig,阿语,波斯语,土语,维语,都是一个词。民族,milik,也是一个词,但有变化。花园,barg,在四种语言里也都用、(欧洲语言里park显然是同一个词源,只是我不懂谁来自谁。)
他们互相学习起来,当然就轻松,因为相当一部分词汇都是一样或大致一样的,不用特别记忆。只要学会和掌握语法,再把不同的单词背下来就好。比汉语环境里的人学土语或维语轻松得多。
实际上维语里阿语词和波斯语词多得让我吃惊,像灯,生的,都是波斯语词;创建,画片,从阿语词变化而成。
比如kutuphana,kutup是书的复数,hana是波斯语的房子,所以kutuphana就是图书馆,而波斯语里也是这个词,只是房屋发音为hanei。
再如波斯语的窗子 penjere,土语里转成pencere。
这些单词的相同和相近,也容易造成所谓都不需要太大的翻译”的错觉。
有兴趣学习外语的朋友会有感受,掌握单词特别重要。你跑到一个国家,就算句子说不连贯,语法一塌糊涂,但你比划着迸单词,当地人就能猜出你想要干什么。
而土、维、波、阿等都是拼音文字,所以大量直接引入外来词,比如supermarket。
你到了伊斯坦布尔,一边比划,一边用维语发音说supermarket,对方就能明白,给你指地方。
再如那些语言里的馕都是馕,nang,你说馕,同时比划吃,人家也会给你指点饭馆或者馕铺子。
你说taxi,taxi,人家也明白你是要打车。
这些当然不需要翻译。
总结:
新疆与土耳其,语言差别很大,并不是互相能听懂。
但由于大量词汇相同或相近,学习彼此的新语言就比较容易。
请不要跟我杠两种语言是不是同一个语族。我没说他俩就一定不是一个语族。但如我所说的,就算是一个语族,也不该是什么突厥语族。突厥语族是不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