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探索和实践中取得的重大成果。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世界观、价值观、历史观、文明观、民主观、生态观等及其伟大实践,是对世界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在这“六观”中,价值观具有独特的地位和意义。从哲学层面上讲,价值观是我们基于一定的思维认知而对事物发展作出的判断或抉择,一经形成便具有导向性、稳定性和持久性,成为推动事物朝着正确方向发展的重要因素。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价值观,突出体现为坚持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场和科学方法,本质性地彰显了党在领导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上所特有的价值指向、价值目标和价值情怀。

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宗旨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是中国式现代化鲜明的价值追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继承和发扬党的群众路线的光荣传统,坚守和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贯通于新时代治国理政实践,创造性地提出坚持人民至上的重大理念,为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指明了根本方向。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庄严承诺,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鲜明提出;从“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党的初心使命的精辟凝练,到“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铿锵宣言;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规律的深邃揭示,到“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的时代宣言,生动展示了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为民情怀和使命担当,深刻彰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根本立场和核心价值。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和创新实践深刻表明,坚持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时代彰显,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根本立场,是党长期执政的最大底气。正是坚持人民至上的创新理念及其深入实践,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拓展了价值内涵,形成了中国式现代化所特有的核心价值观。


(相关资料图)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以人民为主体和中心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不是对西方现代化理念与模式的照抄照搬,而是从中国国情出发进行的独立自主的探索和创新;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展现了现代化的另一幅图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路径选择,为人类谋求更好的社会制度和现代生产生活方式提供了中国方案。中国式现代化的最本质特征和最鲜明特色就是坚持人民至上、遵循“人本逻辑”,从而成功避免和超越了西方现代化“资本逻辑”驱动所带来的难以避免的社会问题与“发展陷阱”,是对世界现代化进程和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进行了系统阐发,贯穿着坚持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场和核心价值。比如,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使14亿多人口整体迈进现代化社会,其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因此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都必须充分考虑到全国人民的整体利益。再比如,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必须坚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着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坚决防止两极分化。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我们只有始终坚持人民至上,顺民所需、为民造福,才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坚持人民至上,要求我们必须把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贯穿于中国式现代化一切方面和全部过程。世界现代化历史进程表明,现代化是造福人民的伟大社会变革,现代化道路最终能否走得通、行得稳,关键在于能否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能否顺应人民对文明进步的渴望。中国式现代化是坚持以人民为主体、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现代化的每一步战略、每一项措施,都必须建立在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一基本点之上。在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要坚决“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完善分配制度,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强化基本公共服务,兜牢民生底线,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在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上不断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讲话中再一次明确强调:“现代化不仅要看纸面上的指标数据,更要看人民的幸福安康。政党要锚定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顺应人民对文明进步的渴望,努力实现物质富裕、政治清明、精神富足、社会安定、生态宜人,让现代化更好回应人民各方面诉求和多层次需要,既增进当代人福祉,又保障子孙后代权益,促进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这些重要论断,进一步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价值观,深刻指明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人民性,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中具有根本性、持久性指导意义。

充分激发全体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唯物史观的这一基本原理,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中得到了创造性坚持和时代性彰显。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深刻揭示了人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的决定性作用:“波澜壮阔的中华民族发展史是中国人民书写的!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是中国人民创造的!历久弥新的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培育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是中国人民奋斗出来的!”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全体人民共同奋斗。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进现代化最坚实的根基、最深厚的力量”,“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人民是决定性力量。”我们只有把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根本动力建立在全心全意依靠人民群众的基点上,充分激发全体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有力推进现代化建设各项事业。

坚持人民至上,必须尊重人民群众首创精神。人民群众中蕴藏着巨大的力量和无穷的智慧,这是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夺取革命、建设、改革伟大胜利的宝贵资源。新时代十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尊重人民群众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充分激发人民群众中蕴藏着的智慧和力量,团结带领广大人民为不断实现美好生活而共同奋斗,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我们只有紧紧依靠人民,充分发挥人民主体作用,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才能依靠人民干事创业。

坚持人民至上,必须积极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在于保证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和战略任务,赋予全过程人民民主更加深刻的时代内涵和更加具体的实践要求。在当前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关键时期,尤其要密切适应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需要,畅通民主渠道,丰富民主形式,从各层次各领域不断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使各方面制度和国家治理更深刻地体现人民意志、更广泛地保障人民权益。只有这样,才能更有力地激发人民群众的政治热情和创造活力,汇聚起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磅礴力量。

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目标

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对未来社会的科学设想,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特有价值。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未来社会就是建立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社会应该“给所有的人提供充裕的物质生活和闲暇时间,给所有的人提供真正的充分的自由”。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推动的中国式现代化,正在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美好设想变为现实。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价值观的最高体现。

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代化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这是世界现代化进程的一般规律。但是,不同国家、不同性质的现代化,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问题上走着不尽相同的现代化道路。资本主义国家的现代化,遵循的是“资本逻辑”。资本的固有特性是利益无限驱动,带来的必然是对内剥削和奴役、对外扩张和掠夺。与此同时,伴随而来的利益分化、阶级对立、极端个人主义、社会畸形发展等,严重制约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甚至造成人的主体性失落和民主自由权利的被剥夺,这是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化自身难以完全克服的弊端。中国式现代化与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化的“资本逻辑”不同,一方面,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充分发挥资本的积极作用,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构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大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必须不断厚植现代化的物质基础,不断夯实人民幸福生活的物质条件,同时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传承中华文明,促进物质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

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的变革与进步离不开人的主体作用和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同样离不开社会变革和协调发展。在新发展阶段,人们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也日益增长,加强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任务更加迫切。通过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提高社会建设水平、提升社会文明程度等重大战略任务的深入实施和全面推进,必将使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人民至上的核心价值和实现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目标导向得到充分彰显。

(作者系中国政治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山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特邀研究员)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