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5月18日下午,坐着电动轮椅的残障人士贺阿姨来到京口法院,沿着无障碍绿色坡道缓缓“行驶”到诉讼服务中心门口。法院导诉人员随即迎上来,协助她通过“绿色通道”优先办理相关诉讼业务。

有形、无形的“绿色通道”让贺阿姨的眉头渐渐舒展开来。当天,镇江召开司法助残工作新闻发布会,“残疾人法律服务救助工作站”同日揭牌运转。

5月21日是第33个全国助残日。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吴猛表示,残疾人生活本就不易,遇到打官司的事情,心情可想而知。镇江法院致力打造涉残诉讼服务“553”模式,即硬件设施“五个一”,一个专门窗口、一条无障碍通道、一个助残专区、一个专用法庭、一个服务工作站;涉残诉讼开辟5个“绿色通道”,调解、立案、救助、审判、执行均可走专门的“绿色通道”;完善“三联动”助残机制,联动助残队伍、联动残联组织、联动媒体媒介,为残疾人提供门槛更低、内容更多、范围更广、满意度更高的诉讼服务和司法保障。

2022年以来,全市法院成功化解各类涉残纠纷700余起。及时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快速立案,对涉残诉讼进行专项分流,加盖涉残案件专用章或进行涉残案件标识,纳入快速、优先办理渠道。近年来,全市法院为残障人士口头立案200余件,为行动不便残疾人提供上门立案等诉讼服务400余次。

去年以来,全市法院对80余件涉残疾人案件,依法缓、减、免诉讼费用40余万元。涉残审判方面,镇江法院灵活采用网上开庭、巡回审判方式,尽量让当事人少跑路,减轻当事人诉累。针对聋哑当事人,法院主动聘请手语老师辅助参与庭审,切实保障残疾当事人平等、无障碍参与诉讼。

昨天的全市司法助残工作新闻发布会发布了7则涉残诉讼典型案例。既有“法官依职权主动查证,依法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也有“巧设‘居住权’,让特殊群众感受到司法关怀”。市中院立案庭庭长程刚表示,面对残疾人,法官们走出法庭,积极帮助他们破除立案难、诉讼难的壁垒,将更多涉残矛盾纠纷纳入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中。

据市残联党组成员、副理事长于兴旺介绍,全市有98个基层“残疾人之家”设立了残疾人法律救助站点,镇江法院也安排了专业法官和诉讼服务工作人员帮助残联开展涉残纠纷诉前调解工作,让各种纠纷“止于诉前”,真正释放司法助残温度。(孙彩萍 翟进)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