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余瑾毅 通讯员 高琛琛

8月9日获悉,中宣部公布2022年全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示范项目、优秀团队、服务标兵名单中,湖北省武汉儿童医院的“湖北儿童健康行 下基层暖民心”活动入选2022年全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示范项目。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让优质儿科资源覆盖到最基层

优质儿科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的状况,在全国都普遍存在。为“破解”这一难题,武汉儿童医院发挥湖北省儿童医疗中心的引领作用,于2016年牵头成立了湖北省儿科医疗联盟,开展“湖北儿童健康行”。目前,已形成1个核心医院+17个地市级核心医院+N个县级医院+乡镇及家庭医生的“1+17+N模式”,让优质儿科资源覆盖到最基层。

英山5岁女孩睿睿身患脊椎侧弯,恩施女孩琪琪患有先天性心脏病,本应及时治疗,却因家庭贫困和当地医疗技术限制悬而未诊。这两个幸运的宝贝,都在“湖北儿童健康行”筛查与救助活动中,得到及时有效治疗与慈善救助,重返校园。她们的经历,是得到救助的患儿们的缩影。

打造儿科分级诊疗“湖北样板”

自2016年开始,由全省知名儿科专家组成的188位联盟专家库与53名湖北省儿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专家,坚持不懈下沉基层,特别是偏远贫困地区,践行湖北省323攻坚行动计划,助力健康湖北。

武汉儿童医院党委书记邵剑波、院长周爱芬及全体院领导班子成员多次带队,活动足迹覆盖湖北省16个地市州、91个县市及周边省份,下沉专家1000余人次,开展健康义诊127场,服务患儿19000余名,质量督查医院247家,巡讲134场,现场培训基层儿科医生12000余人次。

通过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巡讲诊疗规范,督查儿科质量、讨论疑难病例、义诊筛查患儿,提升基层儿科救治诊疗能力,打造儿科分级诊疗“湖北样板”。

慈善托底救治大病患儿

为了更多孩子得到救治,武汉儿童医院与中国、湖北省红十字基金会、中国出生缺陷干预救助基金会、湖北省残疾人联合会、爱佑慈善基金会、卓尔公益基金会等50余家慈善机构合作,在“湖北儿童健康行”中同步开展“天使之旅—湖北省先心病患儿筛查救助行动”、先天性结构畸形、人工耳蜗项目等筛查救助,筛查先心病患儿、耳聋、腭裂、脊柱侧弯等贫困大病儿童,并为其开通转诊及慈善救助绿色通道。

近年来,武汉儿童医院救助贫困大病患儿7500余名,让这些贫困大病孩子重获健康,家庭重拾笑颜。

基层儿科飞速成长

优质资源下沉后,基层儿科得到“盘活”。在省市卫健委的指导下,在全省儿科人共同努力下,基层医院儿科门诊量和住院量明显提升,93.5%的医院设置了独立的儿科病房,88.6%的医院能够提供24小时儿科门急诊服务,81.6%的医院设置了独立的新生儿病房。呼吸机、肺功能、脑电图、纤支镜、腹腔镜等新技术新业务在联盟医院逐步得到推广和应用。

黄石市妇幼保健院小儿科外科从无到有,2018年创建“湖北省临床重点建设专科”;通城县人民医院建立咸宁市最大的NICU病房,2021年儿科创建省级临床重点专科,2022年获批三级医院,咸宁市市县级医院三级医院实现“零的突破”。

2020年10月,武穴市妇幼保健院完成整体迁建,从原来的110张床位增加至400张,儿童医院的专家团队常驻武穴,筹建新生儿科病房及重症监护室,“传帮带”培训儿科医生,当地儿科规范诊疗、危重患儿救治水平得到大幅提升。

湖北省儿科医疗联盟理事长、武汉儿童医院党委书记邵剑波表示,“湖北儿童健康行”连续7年下基层,不遗余力推进人才培养、技术帮扶、学科共建及专科联盟建设,推动基层儿科医疗服务能力不断提升,推进分级诊疗。让孩子们在家门口就能看好病,是始终不变的情怀和初心。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