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作者:刘虎沉(同济大学特聘教授)

日前召开的先进制造业发展座谈会强调,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推进高端制造,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这为我国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推动中国制造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在新形势新格局下,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对筑牢我国实体经济根基,推动制造强国建设迈上新台阶意义深远。推动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应从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产品标准体系建设、产品质量监管等方面协同发力。

一方面,要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找到“卡脖子”“掉链子”的薄弱环节,努力破解关键核心技术难题,打造更多有话语权的产品和技术。选准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攻关方向,瞄准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发展方向,在重点领域前瞻部署一批战略性、储备性技术项目,抢占科技创新制高点,创造竞争新优势。支持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相关政策要“接地气”,从技术创新主体关注的问题出发,使相关政策能够落实到位,让政策红利更好地惠及技术创新主体。要支持和引导企业加强基础研究,对先进制造业中的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颠覆性技术进行研究探索,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尤其是原始创新能力,努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创新突破。

另一方面,要完善产品质量标准体系,提升产业质量竞争力。要加快先进制造业技术标准和质量标准与国际先进技术、标准对接,完善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发挥标准对质量提升的支撑和引领作用。积极组织开展对标达标提升行动,加大标准质量抽查力度和范围,建立健全奖惩机制,推动产品质量提升。通过制定完善相关政策措施,不断提升产品质量标准,强化标准实施,倒逼企业提质升级,逐步与国际标准接轨。要强化品牌培育、发展、壮大的促进机制和政策支持,引导企业加强品牌建设,着力打造一批质量过硬、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中国品牌”。

此外,要加强全面质量监管,筑牢质量安全防线。要完善质量监管体制机制,推动质量安全监管法律法规的修订,着力构建系统完备、科学有效的质量监管法律规范体系,为质量监管部门高效执法提供有力支撑。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抓手,构建数字化、智能化的“互联网+监管”的质量监管模式,开展以远程监管、移动监管为特征的非现场监管,实施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实现质量监管的现代化、精细化、具体化。对先进制造业重点领域,实施“事前”备案管理、“事中”分类管理、“事后”奖惩管理的全链条、全方位的监管。积极构建先进制造业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完善质量安全追溯标准,形成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的质量安全追溯链条,为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筑牢产品质量安全防线。

推荐内容